张经理
手机:18995634055,微信同号
QQ : 407920368
胡经理
手机:18672192518,微信同号
QQ : 487782720
李博士 (科研领域)
手机:15926282558 ,微信同号
QQ : 231857255
续上期:癫痫长程脑电监测指南(四)
5.7伪差
如何将异常脑电、伪差和正常脑电区分开来,是LTME 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对有限信道下的动态脑电图而言。因为伪差常见于标准实验室的脑电图记录。
5.7.1生物性伪差
(1)除了公认的眼球运动、眨眼、肌紧张、心电、呼吸、出汗和震颤等活动可产生的伪差外,咀嚼、说话、刷牙也可产生肌电、舌动伪差和(或)反射性眼外肌运动电位,这些都会给阅图造成一定的干扰。
(2)标准的盘状记录电极很容易产生生物性伪差。蝶骨电极较少产生伪差。除脉动伪差外,颅内电极一般不会出现生物性伪差。
5.7.2 机械性或外界伪差
(1)机械性伪差主要源于电极、头皮接触或身体运动所致电线的间歇性接触不良。与标准电缆直接连接也会因为电缆本身的运动而产生额外的伪差。
(2)搔头皮、头部或肢体节奏性运动可以产生伪差,同时伴有生物性伪差,这些伪差特别容易让人迷惑,必须将其与痫样放电区分开来。
(3)头皮脑电图最常见的外界伪差是50或60Hz的交流电干扰。电磁领域来源于附近的风扇、空调或荧光灯镇流器,垂直排列的LTME电缆、呼吸机气压囊都可以产生50或60Hz谐波干扰。交叉的电缆可以消除伪差。脑电图机附近身穿干燥衣服的人的活动所产生的静电或电话铃声都会产生
伪差。
(4)在颅内电极脑电图中,由身体运动引起的机械性伪差通常不会出现,颅内一般不受外界电子干扰。
5.7.3 仪器设备
(1)任何记录和回放系统,如电极、电线、放大器等都可能是伪差的来源。
(2)伪差常源于电极爆破(popping)、开关或连接器损坏、接触不良。银-氯化银电极涂层破损、头皮电极的接触不良以及电极线的运动往往会产生节律性慢波。
5.7.4 识别/解释
(1)对LTME中不寻常的或模棱两可的脑电事件应持谨慎的解释,特别是在患者的活动不能被证实是伪差的情况下。
(2)操作人员应熟悉清醒和正常睡眠状态下的脑电伪差。认识实验室或记录设备的伪差,对鉴别脑源性的电活动非常重要。
(3)在动态脑电监测中,在记录开始或结束时常见的生物和机械性的伪差由患者和(或)技师所致,在回顾动态脑电资料时这些伪差可以作为参考,以免造成误判。
(4)有同步视频监测时,由生物性和机械性干扰产生的伪差,特别是节律性的伪差,通常可以通过仔细观看视频录像来发现。
(5)在缺乏录像监测的情况下,可根据棘慢波的形态、位置和发作期的脑电演变来确定节律性放电为癫痫发作(如局部性发作,发作放电通常始于低电压快活动,渐演变为高幅度慢活动),可供参考的其它特征包括发作后慢活动、发作间期的异常和患者日记和目击者的观察。
(6)发作间期脑电图痫样放电应被视为重复的、突出于背景的、一过性异常,不同于安静清醒或睡眠状态下的伪差,只有在觉醒期活跃状态下出现的尖波才应谨慎地被视为异常。
5.8 LTME 质量保证
对持续使用的脑电图记录仪进行定期检校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一天检查一次。
6. 推荐使用的特定的LTME 系统
虽然可能会用大量不同的脑电图和行为监测元件组成一个LTME系统,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的配置会用于常规。下面列出了建议的基本系统配置与适应症(参见第二部分) ,同时还将指出哪一个是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下面是这些系统的常用组合。
6.1 持续视频和脑电图数据存储的监测
6.1.1 脑电图传输:最常见的是使用有线连接或无线遥测来实现
6.1.2 脑电图记录/存储:最常用的是数字系统
6.1.3 脑电图回顾/分析:所有片段的回顾和背景活动的随机抽样,可以完成对所有脑电图数据回顾。
6.1.4 行为监测:自我监测、观察员监测和视频监测
6.1.5 临床适应症
(1)适当的:数天及数周临床发作性事件及其脑电图的记录、特征、量化,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任务执行、自然发生的事件或周期或治疗干预。
(2)评论:术前致痫区的定位至少需要16个通道的脑电图数据和同步视频监测。
(3)不适当的:为评估而对运动不作任何限制
6.2 计算机辅助选择性监测
6.2.1 脑电图传输:有线或无线遥测
6.2.2 脑电图记录/存储:数据磁带/光盘、计算机辅助选择存储
6.2.3 脑电图回顾/分析:选择性的临床分析和计算机确认发作和发作间期事件
6.2.4 行为检测:自我监测、观察员监测和视频监测
6.2.5 临床适应症
(1)最佳适应症:发作期(临床和亚临床)特征的记录和量化,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并评估它们和行为、完成任务、自然发生的事件或周期,或治疗干预之间的关系。
(2)注解:电脑识别程序还不完善,易受变量假阴性和假阳性错误的影响。术前定位致